徐州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广泛分布于徐州的邳州、新沂、沛县、丰县、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贾汪区等。尤其集中分布于邳州市大部分乡镇、新沂市合沟镇及沛县敬安镇。著名艺人有王桂英、衡瑞侠等,都是几岁就跟母亲学习剪纸。技艺世代相传。...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项)...
徐州泥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邳州市大墩子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屋模型,既可看出当时的先民已经脱离了穴巢宿居的阶段,并展现出泥塑艺术成就。大墩子文化遗址和新沂市马陵山下的“大汶口文化花厅期”...
彭祖,名篯铿,黄帝八世孙,颛顼帝六世孙,仕于尧帝,为十大信臣之一。因功,于公元前二十三世纪中叶被尧帝分封于东夷之地的彭城一带,建大彭氏国。大彭国为夏、商两朝东方大国。随着大彭国发展壮大,彭姓贵族又建豕韦国。两国呼应,称雄东方,历时千年,始因商王武丁攻伐而寂灭(时在武丁四十三年,即公元前1208年)。而彭...
相传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于九里战场,刘邦迫使彭城(今江苏徐州)守将项佗投降,占领了西楚国都。项羽剩下十万人马退到百里外的垓下。在此地,韩信命军士制作巨型风筝,将张良带到空中吹箫,一曲楚歌勾起八千子弟兵的思乡情,致使军心涣散,汉军大胜。张良用的牛皮风筝可推为徐州最早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
睢宁落子舞是苏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流传于徐州东部,尤以睢宁县最为盛行。据《明史》和《睢宁县志》记载:落子舞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由威武将军、抗倭名将汤克宽因荣升广东总兵,为感谢皇恩,在下邳老家门前隆重举行十日大庆,从众多民间艺人中,发现一种“汤家落子”演艺超群,随之收留几位艺人并帮助搭班...
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2项)...
丰县特产蜜制蜂糕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清代曾为贡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丰县蜜制蜂糕为民间作坊生产,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为丰县食品厂的主要产品,九十年代中期又转为民间生产。丰...
东路柳琴的唱腔曲调优美动听,表演质朴幽默,雄中薀秀,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女腔腔尾常有上行七度大跳的拉腔,独具听觉魅力,闻之牵魂绕梦,因此观众至今仍昵称柳琴戏为“拉魂腔”。现在 民间仍流传着:“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的民谚。可见观众对柳琴戏的喜爱。...
凤凰自古被誉为“百鸟之王”,是吉祥高贵的象征,历来备受人们的尊崇。今丰县的凤城镇,古称“凤城”,当地以“凤”字命名或与“凤”字有关的地名、建筑不胜枚举,皆源自有关凤凰的美丽传说。传说春秋时期的一天,蓝蓝的天空,风和日丽,辽阔的大地,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