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16-82635900
发布日期:2022-08-01 浏览次数:次
从邳州农民画看文化馆在基层群众
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徐州文化馆欧阳卉影
[摘要]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桥头堡,它的存在为群众进行日常文化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发挥文化传播载体作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道德素养,着力构建社会主义主流群众文化是文化馆的主体功能。因此,我们应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推动文化馆建设,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文化馆是由政府出资建造的公益性单位,是在我国不同地域内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的主流载体,是宣传、引导、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推动性力量,是群众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场所。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怎样定位文化馆的工作职能,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邳州农民画的发展为视角,浅悉文化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先进文化,人民需求,文化职责,农民画,主导地位
一、 基层文化馆的工作职能定义:
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碰撞阶段,文化馆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肩负起应负的职责,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的重大议题。它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为群众提供基础性文化服务,尽量满足辖区群众各类文化需求;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承担起一部分社会引导与教育职能;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发掘和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理论研究,有步骤有计划的指导群众性文化艺术普及工作;配合其它文化机构宣传文化方针政策”。文化馆在文化传播领域的作用及其自身所具备的开放性、文化性、前沿性、社会性已经被群众所认可,成为了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是基层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机构。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文化馆的这些工作职能,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并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从以上职能我们可以看出,文化馆是服务大众、传播文化的平台,它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不断的完善、发展创新中完成历史赋予的文化使命。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化馆的职责是文化职责,同时也是其应肩负的社会职责,而责任的内容就是针对群众的需求展开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文化构建等相关活动,这是由文化馆承担的责任决定的。我们从邳州农民画的发展成长历程,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分析
邳州农民画源于邳州传统的民间绘画,传统的民间绘画种类很多,其中农民画就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新兴的一个画种,也被称为现代民间绘画。邳州农民画兴起于1955年,1958年形成高潮,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壁画县。1960年,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参加全国第三届“文代会”的邳州农民画作者代表梁传魁时说:“你们邳县壁画搞得好,要坚持生产,坚持业余,扩大队伍。”但是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只有短时间的间断,传统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其浪漫、朴拙、贴近生活的创作特点为公式化、概念化、“三突出”等所代替。1979年,县文化馆组织举办农民画创作培训班7期,1982年,成立了以农民画作者为主要成员的邳县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县文化馆开办业余美术学校。1983年,恢复壁画传统,四户乡率先在街头绘制壁画70幅。1990年4月,800幅(件)农民画等民间美术作品参加上海90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集体获“景泰蓝杯”奖;同年5月,县政府召开全县民间美术工作表彰会,表彰164名优秀创作者和组织者,同时命名四户镇为“农民画乡”,1990年,国家文化部编辑出版的《中国民间绘画选粹》,收选邳县农民画作品56幅。1991年5月,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工作座谈会在邳县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80名代表汇集邳县,共商振兴民间绘画事业的大计;同时,邳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2007年,“邳州年画”被江苏省文化厅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邳州农民画之所以有这样的长足发展,与邳州文化馆多年培训,引导,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发挥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根据文化馆的职能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认为其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作用。文化馆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服务型,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的
身份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政府的公职人员,又直接面向基层群众,因此,在宣传党的文化主张的同时,必须要以维护群众的文化利益为工作准绳,向群众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服务项目是文化馆工作的基本原则。邳州文化馆正是在服务性这个方面下了功夫,比如每年春季农民画创作训练班,以培养人才,挖掘精品为宗旨,帮助学员克服实际困难,备足了绘画材料,给学员布置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组织学员采风;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辅导与讲座;与相关文化机构展开文化交流活动等等。使农民画创作既保持自己的个性,又与不断提高的群众生活紧密联系,以老带新,不断吸收发展新的力量,扩大创作队伍,提高作品水平。文化馆的服务性贯穿始终。文化馆要利用政策支持,场地设施、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要扶持特色文化,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文化馆的服务功能不能仅局限传统层面上,在保证人员、资金的前提下,要加强硬件服务建设,建立独立的文化网站,文化QQ群、微信群,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扩展文化资源,扩大服务范围,推动文化产业事业的发展
2.宣传作用。文化馆的另一项任务就是作为党和国家的文化喉舌,面向基层群众展开文化教育,抢占文化高地。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所在,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文化馆工作人员应以身作则,加强自我教育,着力提升自身的思想与文化境界。首先,要把握政治方向,在全面了解党的文化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践,帮助群众解决文化难题,了解文化政策,增强文化辨识度与主人翁意识,最大程度的调动群众的文化参与热情与积极性,进而取得群众的理解与信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把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先进事迹通过各种文化渠道传播出去,让“正能量”感染更多的人,让人们深切的体会到好人好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从精神层面得到激励鼓舞与教育,为传播文化主旋律尽一份心力。进行面向大众的文化科教普及工作,是文化馆宣传职责中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样光荣使命,破除封建文化陋习,不断解放群众思想,让他们能够跟上文化发展的步伐。进而在全社会培养并形成一种高度文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播空间,使群众在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中达到身心愉悦、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目的。
3.组织作用。基层文化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规模宏大的工程,这个工程
的实施是社会各方面戮力齐心的结果。作为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文化馆必定在其中发挥先锋骨干作用。文化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它的性质决定它有别于普通的文化娱乐场所,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引导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邳州文化馆历时几十年的探索,在组织群众参与农民画的传承与发展的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组织群众的过程中,发挥了他们的凝聚力,使每期学员踊跃参加培训达到座无虚席。并且不断完善,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类展览、积极利用网络宣传把大家的力量团结起来,上下一体,点面结合,把文化的触角从城市延伸到乡村,进而实现民间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等的大融合,使邳州农民画从小众转移到大众,从变例到常规,大众性的文化活动从此得到了展现的舞台并得以正式确立。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已经突破了城乡地域的限制,日益融合为一个整体,而文化馆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还要把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乡间文化带进城市,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
4,辅助作用。目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可谓是在形式上多种多样,琳琅满目,但是不足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不免呈现出一种自在的文化散漫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群众的文化品位和鉴赏能力,尚与精英文化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说,商业性蕴含在大众文化之中,传统性寓于传统文化之内,地域的封闭必然会导致文化交流的阻塞。我们通常将这种次于精英文化的大众文化形式称之为“亚文化”,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必须要加强文化的引导功能。文化馆所倡导的是主流文化,它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文化馆有着健全的机构,齐备的硬件设施以及专业文化人才,它不仅承担着塑造主流文化、正向文化的社会职责,而且拥有肩负职责的能力。在文艺表演,文化理论研究,艺术传播,承接遗产等方面进行辅导。这种辅导是多层次,宽范围内进行的,应将引导、指导与教导结合起来,其结果必然是实现主体文化的主导地位,这也必然会调动精英文化的构建,使其向着大众化、群体性的方向运动。
文化馆要帮助群众搞好活动,活跃社会文化氛围,提高群众的文化参与度,为社会培育更多的文化精英。为此,文化馆的馆员首先要从精神层面入手,解放思想,主动出击,全方位多视角的开展辅导工作,杜绝等人上门的陋习。文化馆应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在馆内以文化展览、培训为契机与动力,积极进行文化辅导工作。在参与文化活动中,不应只注重单调的、重复性的展出,更重要的是要打开思维,加强文化创作,要组织相关人员到基层去,在体验实践中展开新的创作理念,并通过继承与创造进行辅导。要将辅导与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基层文化专业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组织精干力量开设艺术文化培训班。与此同时,还要将社会文艺团体中的中坚骨干组织起来进行集中辅导培训,发挥一定文化引领作用。
5.传承作用。文化馆承担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是我们研究各领域、各学科的重要参照对象。如何更好的发挥历史遗产的作用,保证其发展的延续性,是文化馆的职责,也是文化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人类亿万年发展历程中,先辈用他的勤劳勇敢与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为之倾倒的文化结晶,这些文化结晶来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是多元文化相互借鉴、碰撞的结果,是一笔异常宝贵的文化稀缺资源与文化财富。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对于提升文化馆的文化站位与战略高度,构建与世界交流的文化景观,促进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与延续,都是意义重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原始文化资源,多年来始终在文化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旺盛的文化生命力深刻诠释了文化的灵魂与魅力。
三、推动文化馆实现对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的策略
(一)明确文化馆的主导地位
文化馆是传播主流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肩负着推动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职能。多年来,党与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馆的建设,并赋予其基层文化主导地位,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地域上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文化馆在进行文化活动中,对于一些关键问题难以达成共识,比如说,对文化馆的作用就存在着各种杂音,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文化馆作用的发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文化馆的主导地位不但要反复重申,而且要上升到政策层面,既通过政策的制定以具体条文的形式明确下来,只有如此才能统一思想的同时,使群众更加深刻认识到文化馆的作用。不仅如此,文化馆要想得到群众的认可还应时刻关注群众的文化需求,围绕着这些需求展开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以此来扩大文化馆的影响,促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创新文化馆的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馆要想落地生根得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管理上就必须要抛弃过去的陈旧观念,解放思想,从工作的方式、工作机制方面着手,不断的发展创新。要有大局观念,以创新活动方式为载体,通过文化馆举办的活动真正贴近群众的生活,引导群众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激发文化活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三)增强文化馆的人员素质
文化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是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提升文化馆人员的队伍建设,以各种辅导性教育培训活动为契机,打造一支能够“拉得出”、“叫得响”,素质过硬、能力强、水平高的专业文化工作队伍,人员素质的提升必然也会带动文化馆业务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要通过专业指导培训,不断强化他们的业务技能,改变他们的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提升他们的组织与引导能力,让他们在文化发展领域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文化馆还要在吸纳、培养文化专业人才的同时,利用人力资源的长足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文艺专长的文化精英,不断发掘人才潜力,以此来提升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促进群众文化健康有序的行进。
(四)加强文化馆的硬件建设
在文化馆的建设上,要想迅速提升服务质量,增进整体服务水平,就必须要以阵地优势为依托,加大业务功能的完善力度。鉴于不同地区内文化馆的定位差异,各地文化馆应因地制宜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置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如,群众文化需求调查室、美术绘画工作室、特色文化阅览室、歌舞排练室、电影放映厅等部门,并为这些部门的日常正常运转提供硬件设施保障,以此来实现文化馆的文化服务需求,使文化馆真正成为群众的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总之,随着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它已经越来越被基层群众所认可,成为开展群众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文化的传播交流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对文化馆的工作职能以正确的定位,对文化馆应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对发挥文化馆作用应采取的举措给予客观的论述,才能促进文化馆的发展与建设,实现文化馆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无缝链接与全面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