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16-82635900
发布日期:2022-08-01 浏览次数:次
浅析免费开放下新型的文化馆(站)建设
徐州文化馆 李 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趋提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文化部、财政部适时出台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的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实行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基本的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馆(站)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作为政府设立的国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它的公共性、公益性体现在它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为全社会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服务,提高全民整体文化素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其自身性质所决定的。如何适应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新形势,加强免费开放下的新型文化馆(站)的建设,本文将做如下浅析。
一、建设免费开放的新型的文化馆(站),要重视人才引进,唯才是举
免费开放文化馆(站)的根本目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人才专业化是提高文化馆(站)服务水平的基础。群众文化涉及音乐、美术、舞蹈等众多门类,这要求文化馆(站)必须是综合性强、艺术水平高的文化服务机构。但从目前全国多数文化馆(站)的现状来看,整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是长期忽视了人才建设,缺少专业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建设新型文化馆(站),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革新人才引进办法和人事管理制度,放宽人才准入制度,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做到唯才是用。建设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应结合免费开放文化馆(站)的文化服务性质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模式。首先,人才阵地化。文化馆(站)是艺术综合性强的文化服务机构,因此必须拥有一批专业的文艺人才,为开展常设性公益活动、组织文艺创作和演出等做好人才储备。群文工作者不仅是文艺的创演者,还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所以,只有那些既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质,又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富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才是群艺馆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在引进人才时应摈弃身份、地域等局限,唯才是举。其次,人才社会化。文化机构的固定在编人员有限,在举办一些大型文化活动时常常需要联合或临时聘请一些文化馆(站)短缺的人才,因此,在当前免费开放的形势下,文化馆(站)必须有能力盘活社会各方面人才,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做到有文艺专长的人才为能我所用,壮大能持续服务于群众文化的文艺队伍,实现群文人才社会化。另外,群文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免费开放下文化馆(站)的新形势,增强服务意识,改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掌握免费开放下新的群众文化工作要领,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有条件的馆(站)还可以分期分批选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免费开放下文化馆(站)的各项工作。
二、建设免费开放下的新型文化馆(站),必须规范内部管理,打造一只充满战斗力的实干团队
规范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规范化管理要求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制订相应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稳定的管理系统,使企业运作高效、规范。免费开放下的文化馆(站)非常有必要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使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上的缺失是许多文化馆(站)长期以来存在问题,因为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全额拨款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当地是唯一的,既没有同类单位的业绩比较,又没有相关组织的优胜劣汰,只要当地政府不予撤消,就没有什么生存的危机和发展的压力。另外,文化馆是以创造性的个体劳动为基本特征的松散型机体,日常工作弹性较大,既没有严格的坐班记时制,又没有科学的量化记件制;既没有鲜明独特的常规业态,又没有规范有效的治理手段,更没有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造成许多人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规范化管理可以克服这些弊端,有利于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利于明确界定各管理层、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避免责任不清出现的推诿现象,有利于领导班子对各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规范化管理,确定各种业务活动的程序,使业务人员有据可依,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化管理首先应该制度化,制度化管理是规范化的基础。一个单位的制度文件包括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分工规定、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文件应戒抽象概念和空泛口号,应有可执行的、目标具体量化的细则。并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其次是业务程序化。程序化是把文化馆(站)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报批、实施过程、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以文字形式书面化,使业务开展清晰明了,有章可循。另外,文化服务机构与一般企业生产不同,它提供的是文化知识、精神愉悦等非物态产品,因此,业务程序不能僵化,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灵活变通。免费开放下的文化馆(站)将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规范化管理是文化馆(站)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三、建设免费开放下新型的文化馆(站),要重视文化服务职业化,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建设免费开放下新型的文化馆(站),应重新定位文化馆(站)的性质。就本质而言,文化馆(站)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包括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文化馆(站)是国家设立的、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准确定位免费开放下文化馆(站)的文化服务性质,增强群文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免费开放的文化馆(站)不仅担负着组织指导群众文艺活动和创作、培训业余文艺骨干,以及搜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等多重文化职能,而且更强调其公益性和服务性。过去,在传统体制下,整个社会的文化资源十分短缺,而社会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则相对较高,文化馆作为当地唯一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能既便于确立,又便于实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出现了社会化、现代化、市场化等多样化的新趋势,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络等,以其快捷便利、丰富多彩等特点,迅速取代了传统的社会文化活动,人们的文化生活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对文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要求免费开放下的文化馆(站)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但是,目前很多文化馆的工作却仍然延续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自以为是天经地义的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结果在公众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每况愈下,影响力也越来越微乎其微,有被边缘化的倾向。现在,本属文化馆传统的核心业务,有很多已经进入了市场,并以经营服务的方式为社会提供着便利的文化服务。如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文化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等,实际上都已商业化。社会上凡有专长的人,只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经批准登记,都可以开展辅导培训。现在文化馆能做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一般都能做,文化馆可以提供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大多都能提供。因此,文化馆(站)应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借着免费开放的契机,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变办文化、管文化向服务文化转变。放下身段,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提高服务意识,把公共文化服务放在文化馆(站)工作的重要日程,树立“公众至上、服务至上”的新理念,把免费开放文化馆(站)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重塑免费开放下文化馆(站)的新形象,使文化馆(站)成为名副其实的“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