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16-82635900
发布日期:2022-08-01 浏览次数:次
刘 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把促进社区和谐作为构建和谐城市的切入点。建设和谐社区,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证,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持、良好的文化条件。社区文化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发挥文化馆的作用,找准工作定位,构建好社区文化这一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启迪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显得十分重要。
一、切实把握社区文化的新特点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社区文化活动的兴起,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扩大了群众文化的外延。其呈现的基本特点为:
文化行为社会化。社区文化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城市的文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现“社区文化大家办,办好活动齐受益”的活动宗旨。社区文化参与面很广,吸引着社区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成员,来到社区这个大舞台参加活动,展示其才华和特长,扩大交往,丰富生活。例如目前徐州市共有社区310多个,群众性文艺队伍几十个,常年活跃在街头巷尾,人员有数千人。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既可以展示了社区成员崭新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人文氛围,促进社会的安定祥和,又能增强了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文化结构多元化。在市场因素介入文化领域后,社区文化已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这里携手交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并肩发展,公益文化与消费文化在这里相辅相成,行业文化与市井文化在这里取长补短,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这里雅俗共赏,充分表现出社区文化表现形式的群众性、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体制的文化结构。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结构状况和由此形成的竞争机制,给社区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文化消费多样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意识日趋强化。社区文化为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开展融文体、教育、科普、卫生、老龄服务、社区服务为一体,灵活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使社区成员可以欣赏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另一方面,一般社会服务的消闲型文化,在强化市场外延后,更加贴近群众,不断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多向性文化需求。
正是由于社区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它不同于一般文化的社会功能,社区文化才得以发展和繁荣,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灵魂和支撑。
社区文化就是要把引导、培育社区居民的社区精神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社区精神则应着力培养居民“向上、向善、向美”的情操,培育居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塑造和谐社区建设的共同愿景,增强引导力,这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心理基础;社区文化具有人际沟通、伦理暗示、审美导向、兴趣趋同的功能,是增进居民间沟通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进得来、留得住、有收获”的文化氛围,增强认同感、亲情感,形成平等友爱、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增强沟通;社区文化是最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最基本文化利益的载体,社区文化建设强调全民参与,体现了平等的观念,有利于社区创造安定有序、体现公平正义的良好环境,增强凝聚力。所以,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就是要始终把握“大众创造、全民参与、人人享有”这一工作宗旨,让居民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创造主体,调动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在热情,增强创造力。
二、文化馆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根本点
文化馆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要紧紧把握住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这个根本点,贯穿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条主线。
一是必须把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作为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发挥和强化文化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文化活动的开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应始终围绕培养“四有”公民这个根本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工作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致力于加强全社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必须创作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文化工作的根本。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作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化工作者更要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既要满足群众的精神娱乐和调节情绪的需要,也要满足群众陶冶情操和提高境界的需要,多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的精品力作。
三是把建设社区文化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把社区文化工作既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的载体,又成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为社会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繁荣有序的文化环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四是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以文化工作的开展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深入研究群众需求,开展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馆的作用,认真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开掘民间文化资源,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发挥好文化馆的教育功能,真正办成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学校,以提高广大社区成员整体素质水平,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文化馆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切入点
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文化馆要切实发挥组织、示范、指导、研究职能,根据社区文化的特点,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索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工作途径。应坚持以文化网络格局建设、组织队伍建设、阵地制度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以保障社区文化建设的顺利有效开展,同时也为文化馆自身建设和职能延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形成共同发展进步、良好循环的大好局面,为社会稳定和三个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是在文化网络格局构建方面。以文化馆为指导,建立起一级社区文化辅导中心,协调部署指导辖区文化活动;以办事处为支撑,成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负责落实活动场地,提供服务设施;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点,设立社区文化活动站,站下设活动队和活动点,形成中心辐射、以站抓点、带动全面的三级网络管理格局。在此,文化馆要适时转变职能,将单纯的参加文艺演出、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改变为指导、培养、监督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文化馆工作人员要深入社区、街道摸底调查,为辖区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规范出谋划策,定期到各活动场所进行指导,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文化馆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对各类活动开展情况坚持做到定期调度,及时总结,并适时进行评比,强化督导检查,把社区文化活动纳入经常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使松散的自发的群众活动变为有组织、有管理的文化活动。
二是在完善阵地和制度建设方面。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是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和物质基础,是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必要载体。文化馆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自身现有的文化设施存量,协助社区合理安排活动场所及活动时间。另外,积极开辟活动场所,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两手抓,即一手抓大,一手抓小。“大”指大广场、大活动中心;“小”指小活动站、小活动点,共同培育,形成梯级文化阵地。文化馆特别要帮助街道、居委会建立和完善社区文化站,力求做到有办公场所、有活动经费、有专人负责、有必要设备、有工作制度、有活动效果的“六有”标准。文化馆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文化与企业联姻的形式,赢得社会、企业对社区文化工作的大力支持,协商共建、共用文化活动场所,为社区成员提供休闲、娱乐、学习的优良场所。
三是在队伍和组织建设方面。文化馆应该发挥自身文化骨干多、业务能力强的特点,积极挖掘发动社区居民中的文艺专长人才和爱好者,为社区培养一批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协助组建起各类文艺表演团队,形成一个“大家一起来搞社区文化建设,搞好社区文化建设为大家”的舆论氛围和工作格局。在社区自身建设上,要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优化人文结构,使社区文化有组织、有指导,健康有序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是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方面。文化馆要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社区主题文化活动,以文艺汇演、歌咏比赛、广场活动、互动联谊、送戏下乡等形式多样的节目演出配合中心工作,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自娱自乐活动,使群众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受到教育。定期举办社区文化节,以卡拉OK比赛、健身舞比赛、书法绘画摄影展、民间艺术展、诗歌朗诵会等多形式,多方位挖掘社区文化潜能,发挥社区的地理空间作用,增强社区对居民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集中展示社区文化建设成果,充分体现大社区观念,推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文化馆要注重帮助社区发展特色文化。坚持以特色文化为龙头,以社区文化为依托,以家庭文化为细胞,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通过挖掘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活动,形式具有浓厚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项目,创造出绚烂的社区文化特色,使社区成员在高雅、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中达到益智、娱乐、健身、竞技的目的。
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馆通过发挥作用,不但对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能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进一步深化了工作职能,拓展了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也使得自身找到了在和谐社会建设新形势下的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