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纸塑狮子头是一个集雕塑、裱糊、扎制、绘画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极具苏北地方特色和民间工艺特色史料记载已有5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邳州各乡镇及邳州接壤的鲁南、苏北地区。系“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传统美术类项目。...
荆山桥位于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镇荆山村南,横跨于不牢河之上,是我国古代最长的石桥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荆山桥的传说”在徐州广为流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荆山桥赋诗《荆山桥》一首,并为大桥写了一块“万世津梁”的横匾。...
贾汪煤矿文化的发展是随着贾汪煤矿的开采而发展起来的。清光绪六年(1880年),贾汪地区发现了当地的煤炭资源,村民开始挖土井采煤。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四日(1882年10月5日),南京候补知府胡恩燮正式设局兴办徐州煤铁矿,从此贾汪的煤炭开采业才蓬勃发展起来。...
睢宁古邳镇历史悠久,既是我国古代中原以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历史上的“圯桥进履”、“曹刘大战”、“吕布吊死白门楼”、“笮融建造浮屠寺”等许多真实故事都发生在此。睢宁古邳镇山川秀美,风景独特...
邳州草编历史悠久,据明、清《邳州志·物产礼俗卷》附载:“贫媪亦善女红,编蒲为扇,织草为履,颇精美,而海外瑰奇日”。明清以来,邳州蒲扇编织成为邳州广大农村手工业的一项支柱产业,形成了十多个蒲扇编织专业村,数千人从事蒲扇编织。1915年邳州编扇艺人李凤祥、黄作编织的“蒲编桃花扇”...
民间编结工艺源于民间彩扎。民间彩扎是指用竹蔑或铁丝为原料,用纱纸或其它丝线所扎制的艺术造型工艺,俗称“扎作”。我国彩扎有悠久的历史,是著名的工艺美术品之一。每逢节日庆典,民间往往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云龙编结工艺是以高梁莛、竹子为主要原料,集编、扎、糊、剪、绘多种技艺于一体。...
彭祖烹饪术[2022-08-01]
彭祖烹饪术源于尧帝时的彭祖。彭祖,一作彭铿,陆终第三子,是一位大名鼎鼎、誉满华夏的圣贤人物。他因献雉羹(野鸡汤)给尧帝,治好了尧帝的厌食与体虚症,为尧帝所赏识,遂封他为大彭氏国(今徐州)国主。后人尊称他为彭祖。...
云龙山庙会[2022-08-01]
云龙山庙会,原名称“大士岩庙会”,俗称“云龙山会”。清康熙年间,徐州知府姜焯,在山西坡兴建僧舍时于地基中发现一块白纹巨石,便命人雕刻成送子玉带观音。众多妇女知悉,纷纷来拜,以求早生贵子。后来求子的日期渐渐集中在农历二月十九日,而兴化寺的僧人每逢这天就做起法事...
张巧玲[2022-08-01]
1977年师从魏云彩先生。40多年表演、传承生涯,形成了声音圆润、表演真切、形象生动的个人风格,为当代徐州琴书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水漫金山》、《游西湖》、《一个女人三个娘》、《虞姬赋》等。原创作品相继获全国、省创作、表演一等奖。...
石荣圣[2022-08-01]
石荣圣出身于邳州纸塑狮子头世家,系石氏家族第五代传承人。自幼受祖辈扎塑艺术的熏陶,1966年正式随父亲学习纸塑狮子头制作。纸塑狮子头是一种集雕塑、裱糊、扎制、绘画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石荣圣的作品造型夸张,形像传神,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极具苏北地区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