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徐州文化馆官方网站

理论研究

文旅产业研学 | 让优质公共文化资源涌向基层、留在基层

发布日期:2025-07-31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


  在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各地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适配路径。在这一过程中,理念更新无疑对实践创新起着重要作用。近期,2025年广东公共文化服务研讨会围绕“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主题,放眼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去除“程式化”与“总结调”,让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路径在思想碰撞中越发清晰。


  开阔胸襟

  交流多元方法论


  近年来,浙江的“文艺赋美”工程,用传播逻辑重新定义了文化服务场景。在浙江杭州,西子廊桥“文艺赋美”盲盒音乐会依托悬浮式“空中剧场”,将优质文艺资源与光电科技融为沉浸式演艺,成为市民、游客争相体验的文化活动。数据显示,此次盲盒音乐会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超2000万,现场参与人次达65.91万,带动周边商圈客流量增长16.5%。“因为网友留言提出的一条建议,团队连夜调整。这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场‘破圈’革命,更是打造爆款的实验。”浙江省文化馆馆长阮静分享,悬念机制、内容为王、场景设置、资源整合、宣传推广是实践中的“五把钥匙”,归根结底是通过资源整合与精准投放,实现优质资源直达基层。


  广东省通过体系化运营破解了“资源下沉易、持续扎根难”的困局。“我们建立了纵横结构的公共文化资源流通共享机制,广东省122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6个市县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公共文化设施联盟。‘粤读通’数字服务覆盖全省,‘文化在线’年度服务人次超900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期,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为了在暑期给“小候鸟”做好服务,组织33个镇街分馆通过路演竞争280多万元经费。每个分馆各自提交方案,做到全覆盖、点单式、个性化服务的才能获得相应支持。“总馆给的不只是经费支持,更是激励方法。”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说,“基层分馆自己设计活动、争取资源,最后还要接受考核。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带不走’的文化队伍。总分馆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让优质资源涌向基层、留在基层。”


  开阔视野

  寻找改革创新方法


  “如何用有限资源激活基层内生动力?我们最缺理念和人才。”广东省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莫鼎宽提出,基层需要重新定位优质资源,也需要有更多“领路人”。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张小红坦言,镇村级公共文化设施活力有待提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升级内容和服务仍是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课题。


  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研究基地(公共文化)主任李国新认为,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是“十四五”时期“补短板”与“提质量”的双重需求:一方面,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仍存在,农村地区设施薄弱、人才短缺;另一方面,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期待已转向品质化与个性化,需要通过优化资源分配机制提质增效。他提出,直达的关键不仅要关注资源供给,同时需要关注需求侧的接受能力——若基层文化站人员不足、设施落后,即便资源送上门,也可能因缺乏承接能力而“卡”住。资源直达的关键不是绕开中间环节,而是畅通中间枢纽,通过建立跨地域资源分配平台,帮助基层有效分发和利用资源。


  陕西省安康市的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简称“文共体”)建设实践,探索出了城乡联动的新可能。“我们通过群众点单、多通道配送、共享文化平台,将城乡文化资源统筹整合,既盘活了乡村闲置的文化设施,又激活了乡村文化内生动力。”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公共服务科科长王飞说,2024年,安康服务人次同比增长28.2%。


  盘活资源

  探索未来发展的“施工图”


  两权分置的关键之一是明确社会力量参与的边界。随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程度不断加深,究竟该“放多少权”?


  对此,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肖鹏认为,社会力量不全是慈善助推,若只强调公益属性而忽视其生存需求,参与动力终将衰减,但过度市场化又可能偏离公共文化的公益性本质,因此要探索平衡机制。


  浙江省公共文化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阮可认为,两权分置在保持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经营权分离,通过社会力量激活存量资源,应当充分考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鼓励差异化探索,若市场主体不够成熟,不宜强行推进。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管理系教授金武刚说,现阶段,社会力量不是配角,而是伙伴。上海“市民文化节”、广东“公共文化共同体”等都通过搭建平台,让企业、社团、志愿者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理人”。他建议从多维度评估高质量发展成效,让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和社会力量各司其职。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新图书馆委托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派遣专业团队进行管理运营,是广东省首个采取社会化运营模式进行全委托管理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它坚持“一个改变,两个不变”,即运营主体由原有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国有企业,但国有文化机构所有权和公益属性保持不变。政府厘清原图书馆编制团队和新馆运营团队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两个团队各自的专业优势。“新馆开馆一年,读者流通量达113万人次,纸质图书流通量88万册次,阅读推广活动超过2000场次,总参与人数69万,社会效益远超预期。”信宜市新图书馆原运营馆长屈义华说。


  南开大学副教授李斯建议,两权分置改革应优先在县级以下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施,注意适用对象边界,同时发挥县级馆的作用,以统筹区域发展。


  “单一馆运营易出亮点,但真正的挑战是整片设施的整体盘活,可通过总分馆体系带动一批分馆社会化运营,培育连锁化社会力量品牌。”肖鹏建议探索片区化运营模式,为两权分置的推广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方向。


  综合 | 文化馆发展研究院

  编辑 | 梁玮钢


服务热线

0516-82635900

官方微信公众号